宋高宗全力支持北伐,岳飞收回河南,把兀术拉到谈判桌上,问题不大。至于恢复北宋疆域,或者收复燕云十六州,以及直捣黄龙,南宋还没这个条件。
有一种说法,没有赵构十二道金牌,岳飞早就直捣黄龙,把金国打趴,南宋恢复汉唐荣光,实则是一种误解。绍兴十年(1140年)北伐,宋军是防御反击,而不是主动出兵,南宋不具备扭转时局的实力。
绍兴十年北伐,情况比较特殊,双都不满意“天眷和议”。1139年,完颜昌炮制天眷和议,把河南、陕西归还南宋,赵构向金国称臣纳贡。
金国主战派完颜宗干、完颜宗弼(兀术)看来金国亏了。还没打仗,岂能把陕西、河南交出去呢?这里是原“伪齐”土地,南宋武力得不到,谈判却得到了。
南宋主战派看来,宋军已经崛起,可以在野战中取得更大成果,不必要向金国称臣纳贡。岳飞、韩世忠都不希望议和,看到“称臣纳贡”就生气。
天眷和议的结果,完颜昌、赵构都满意;宗干、兀术、岳飞、韩世忠不服气。兀术支持金熙宗除掉完颜昌,然后出兵南征,武力收复河南、陕西。
1140年,天眷和议被撕毁,金军主力南征,12万人马分三路出击。不过,此时金国已经帅才凋零,顶级名将大多死于内斗,也就二流的兀术可用。
中路军,兀术亲自率领,大约6万。西路军,主将完颜撒离喝,有名的“哭啼郎君”,兵马3万。东路军,孛瑾、李成率兵,兵马3万。此外,兀术又下令“签军”,协助金军战斗。
兀术南征,赵构无路可退,只能下令北伐,反击金军。岳飞中路6万,这是岳家军的全部家底,从襄阳、鄂州出兵河南。刘锜率1万余人北上,防守开封,但半路被金军包围在顺昌。
西路军,吴璘、胡世将负责,与完颜撒离喝在川陕甘交战,以防御为主。金军很快夺取陕西原“伪齐”土地,却拿不下大散关,双方继续对峙。
东路军,张俊、韩世忠、王德负责,总计兵力13万。东路主战场在两淮,守住临安北大门。
金军三路大军,兀术压力最大,因为要迎战岳飞。东路虽说兵力不足,但韩世忠以防守作战闻名,进攻战略显不足;张俊有名无实,一边打仗一边发财,不是金军对手。
绍兴十年北伐,宋金双方互有胜负。东路、西路都是相持,谁都奈何不了谁。中路有争议,宋史说岳飞赢,金史则说兀术回来避暑,上奏熙宗:“河南大捷,请求赏赐”。
岳家军、金军,谁赢谁输呢?人见人智,但岳飞已经推进到河南,抵达开封郊外是事实。金军不能消灭岳家军,并撤退到黄河以北,意味着宋军可以在野战中击败金军。
河南还没决出胜负,岳飞就被迫撤兵,据说是赵构的十二道金牌,岳飞不敢抗命不从。第二年,也就是1141年,兀术转而进攻淮西,打垮13万宋军,杨沂中的3万御林军损失惨重,赵构被迫和议。
绍兴十年北伐,赵构没能守住天眷和议的结果,绍兴和议的代价更大。战场上得不到,谈判桌上更没戏,南宋吃亏,受尽耻辱。
从当时战局分析,赵构全力支持岳飞,不下令班师,宋军拿回河南、陕西的可能性很大,甚至可以说没啥悬念。至于更进一步,几乎没有可能,南宋不具备收复北宋疆域,以及燕云十六州的条件。
金军主力在河南,岳飞以步兵为主,很难消灭以骑兵为主的金军。岳家军继续打下去,把金军赶出河南没问题,但想要挺进河北就很困难,一旦孤军深入,被金军截断粮草,情况很不妙。
岳飞拿下河南,陕西、两淮相持不下,兀术能怎么办。受了伤的金军,在丢失河南的情况下,也没法把主力投入淮西,免得被夹击,全军覆没。如此,兀术只能回到谈判桌上,把陕西、河南交出来,对南宋让步。
既然岳飞能打赢,为何还说南宋无法恢复北宋疆域,或者收复幽云十六州呢?因为宋军协同作战水平不行,将帅之间相互倾轧,难以扩大战果。
赵构权力支持,也改变不了岳飞只是中路军主将,而非前线主帅的身份。就算赵构让岳飞当主帅,张俊、韩世忠、吴璘也不会服从,这些西军出身将领,岂能服从资历低的岳飞呢?
赵构虽说是皇帝,但并没有达到一言九鼎,让各路将领都畏惧的地步。如果赵构能做到这一点,就不会有苗刘之变、淮西兵变。
拿下河南,宋军继续北伐,谁来当主帅?吴璘、岳飞、张俊、韩世忠免不了各自为战,难以相互配合,北伐结果可想而知。